躲到床下、桌子下是從日本學來的經驗之一,但這必須要考慮到日本的現實情況—————過去他們的房屋木結構居多,垮塌后的壓砸力不大。但我國的房屋大部分是水泥預制板結構,垮塌后壓砸力非常強。因此,李宗浩建議,強震來臨時,正在教室上課的學生不要向教室外面跑,應迅速用書包護住頭部抱頭、閉眼,躲在課桌旁,待地震過后,在老師的指揮下向教室外面轉移;在操場及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
商場遠離大玻璃
地震來時,或許你正在超市、商業街、商店里。胡松說,此時最安全的地方是:商場里承重的柱子周圍、低矮沒有玻璃的貨柜下。
最危險的地方是:戶外的過街天橋、立交橋的上面和下方,高樓大廈的玻璃幕墻,高大的廣告牌下,街燈下,物料堆放處。超市、商場里的玻璃柜臺,較為高大的貨架周圍,扶梯下面,吊燈、電扇等懸掛物下。
戶外別走過街天橋
較為完備的地震避難場所,無異于災難發生后的一劑“鎮靜劑”。目前,北京、上海、昆明、深圳等地都相繼建成多個城市應急避難場所。因此,我們應知道自家、工作單位、學校附近的應急避難場所的位置。兩位專家提醒:前往避難場所的途中,不走過街天橋,繞開高煙囪、水塔下;避開危險物,如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避開狹窄的街道、圍墻、雨篷下。途中應將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沒拿東西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盡可能做好自我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