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柱機前,兩名修理人員正啟動機器,解體壞了的單頂柱。
從井下回收來的單頂柱,主要存在漏液、柱體變形等問題。通過卸柱,修復變形的單頂柱鋼套,清洗活塞、三用閥的鐵銹,換掉老化的密封圈,一只可能報廢的單頂柱就這樣獲得“重生”。
3月初,在白源煤礦更生廠液壓單頂柱車間采訪,廠黨支部書記盧小明告訴記者,車間每天要修復單頂柱30多根,最多時可修復近50根。
車間里拉缸機正呼呼運轉,修理著一變形的單頂柱鋼套。盧小明告訴記者,這拉缸機原來是磨損型的,通過磨,對鋼套修復,對鋼套磨損大,且效果不理想;廠長李正國對機器進行了改造,變磨缸為拉缸,磨損沒了,既提高了成品率,還節約了資金。
說到廠長李正國搞小改小革,修理人員來了興致。車間班長劉天祥說,不單拉缸機是李廠長改造的,車間里大多數機器都經他改造過。正在修三用閥的王煥義告訴記者,多功能的搖柄機就是李廠長制作的;以前要手工拆裝,現在只要機子一搖,閥套就旋進去了。
王煥義啟動三用閥裝卸機,把一只三用閥輕易地卸了下來。他說,你不要小看這臺三用閥裝卸機,它是李廠長利用報廢搖柄鉆床改造的,買一臺要幾萬元,他這是變廢為寶。李廠長很多改造項目技術還獲得了國家專利呢。
在活塞壓力機前,修理人員正用高壓水槍沖洗單頂柱兩頭,再套上活塞,放機器下一壓,“嗒啦”一聲,活塞裝上。之后,搬上單頂柱安裝機,裝上底座、三用閥,一只單頂柱就安裝好了。
盧小明告訴記者,修復后的單頂柱要試壓24小時;沒問題,才能送到井下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