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敬林表示,有一種看法認為,交通擁堵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快速發展的標志,個別地方官員談到擁堵時很不以為然。孰不知大部分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極少出現大面積、持續性的交通擁堵。同時,多地停車場建設資金缺乏、投資渠道單一,管理上未形成產業化經營,由政府相關部門一手操辦投資、管理。易敬林稱,實際上這種方式既包不了,也管不好,結果只能是一家挨罵。
易敬林認為,政府應充分考慮汽車保有量增加的現實和發展趨勢,把解決停車難問題提升到事關民生、事關社會和諧的高度來認識,未雨綢繆,避免出現大面積、災難性的交通問題。
為此,易敬林建議,將停車設施納入城市和景區的總體規劃,合理布局,根據人流和車流情況在各個區域建立規模不等、數量適中、功能齊全的停車場。鼓勵社會資金投資,大力興建地下停車設施和地面立體停車設施;鼓勵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內部停車位對社會進行有償開放,也鼓勵居民小區的停車場在白天對社會有償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