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5月至12月,萍礦集團“五小”活動即小革新、小發明、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活動在全公司展開,兩級黨委高度重視,廣大職工踴躍參與,共申報“小改革、小發明、小改造、小設計”42個,提出各類建議208條,經梳理整合為132條,其中36條建議已轉化落地,在增收、節支、提質、降耗等方面效果顯著,多的一項即可創效100余萬元。活動共評出一、二、三等獎31個。今天,萍礦集團微信平臺特推出《出彩“五小”》專欄,通過有點、有面、全方位、多角度的報道,集中展示“五小”活動成果,展示萍礦人的勞動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 今天為您介紹一等獎成果,請看——革新改造,使生產頑疾給降本提效讓路 “改造3#鍋爐受熱面,一天可降低煤耗數十噸,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萍礦集團“五小”活動中,安源發電廠這一革新改造項目獲得評審專家的高度好評,最終榮獲一等獎。 原來,安源發電廠3#鍋爐設計燃料值為1200大卡/千克,由于煤質的變化,現洗渣發熱量降至600大卡/千克左右,鍋爐爐內床溫難以達到設計值,鍋爐壓火、停爐次數頻繁。要使鍋爐正常運行,只能搭配熱值較高的煤,但成本也隨之急劇增加。如何讓鍋爐合理、高效運行,成了該廠亟待解決的難題。 該廠運行車間聯合維修車間、生產技術部,開始對鍋爐結構進行仔細研究,最后得出結論:要在生產成本不增加的情況下提高發熱量,關鍵是要改變鍋爐受熱面的結構。于是,他們對鍋爐受熱面的結構進行詳細分析、多方論證,召開討論會10余次。通過對各種數據的縝密分析,加上實地驗證,拿出了一套可行的改造方案。按照方案,他們首先對爐膛內與燃燒直接接觸的埋管,局部澆注可塑料;對易吸熱部分,采取堵管措施,減少受熱面的吸熱,提高爐內床溫,使其可以適應更多的煤種,減少壓火、停爐次數,使鍋爐能夠平穩運行、經濟運行,同時也減少職工的勞動強度。 改造過程中,他們組織人員,自己動手,減少埋管10根,達40余米,充分降低了爐床吸熱損失,床溫提高20度,只需要800大卡/千克的洗渣就可正常運行,煤耗一天可減少數十噸,大幅降低了發電運行成本。 據該廠運行車間主任張學軍介紹,這次鍋爐受熱面的改造,難點在于改造方案的制定,這既得益于廠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也得益于車間、部門的通力協作,最終進行了大膽嘗試并取得了成功。實際改造施工只用了兩天的時間,但制定方案的過程非常艱難,從數據到論證,從論證到操作,不停地討論、分析,每一個環節都慎之又慎。現在,一個即將停產的鍋爐能夠正常運行了,還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成本的降低即效益的提高,這就是我們自己動手動腦創造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