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選干部級別不斷提高 中央機關試點公開遴選
探索更公平公正的干部公選方式,也正成為中國各地干部制度改革的目標。今年以來,官員公開選拔的新聞在各地常見諸報端。北京、浙江、新疆等十幾個省(市、自治區(qū)),均面向社會公開選拔廳局級官員,官員層級比往年有所提高,數量也創(chuàng)歷年之最。
公 開選拔官員,需面向社會公開報名,考試與考察相結合。相比委任制、選任制和競聘上崗等選用制度,公開選拔制度提高政府部門選人、用人的透明化與公信度,也 激發(fā)了官員的活力。去年底,中共頒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規(guī)劃綱要》,公開差額選拔干部職位的高官化,正逐漸成為干部選拔的趨勢。
有評論稱,隨著“公開選拔”力度越來越大、級別越來越高、范圍越來越廣,從中央到地方,公開選拔選聘正改變著中國官員的晉升格局。
國家公務員局今年也首次在中央國家行政機關開展公開遴選試點,從省級及以下機關遴選優(yōu)秀公務員到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工作。外交部、教育部等11家部委機關參加了今年的試點,計劃遴選30人。
據 了解,統(tǒng)招的公務員年輕,雖然了解最前沿的知識,但大多缺乏工作經驗,許多應屆畢業(yè)生還要經歷從學生到公務員的心理過渡期。遴選出來的公務員了解基層,在 制定、完善政策時能提供許多有價值的信息。此外,由于他們在基層大多擔任領導職務,組織協(xié)調能力強,對機關的工作程序也很了解,上手非?,幾乎沒有適應 期。
觀察人士指出,雖然目前公開選拔干部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但隨著選拔干部制度的日益完善,將有更多的官員職位進行公開選拔,而公開選拔也將在今后成為常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