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源煤業公司針對企業長期虧損狀況,下決心調整內部機制,精簡合并機構,打破用人界限,優化生產方案,實現要素整合和集約管理,使企業卸下包袱,精干高效運轉,激活企業活力和發展動力。
巨源煤業是條件相對較差的礦井,用人多,包袱重,長期低效運行,今年更是出現巨額虧損。造成巨源煤業困難重重的原因很多,但是內部管理的低效、粗放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原因。為扼制巨額虧損,巨源煤業痛下決心強化內部管理,解決制約企業發展深層次問題。4月份,啟動并實施了《巨源煤業調整生產經營管理方案》。
巨源煤業領導對記者說:《調整方案》實質是“瘦身計劃”。首先,機構瘦身,我們挖的這點煤已撐不起這么大的架子。在原煤線,將4個采區、2個掘進區、1個修理區、3個回收隊合并為兩大采區、一個掘進修理區;將生產、調度、計劃、質標等部門合并為生調科;撤消機電科、運輸區,組建機運區;撤消通風區、瓦斯抽放隊,組建通風防突科。在地面,將工資、財務、材料、煤質、洗銷等科室合并為經營部;將紀委、工會、團委、黨辦、行辦、組織、宣傳、監察等部門科室整合為綜合部。全公司32個區隊科室減為11個。
其次,干部隊伍瘦身。打破用人界限,不搞安置型任職,這次在機構調整中下來的38名中層干部,全部免去了職務,安排相適合的工作或者調劑待崗。5名公司副總師和1名享受副總師待遇的黨委委員,下到單位當區長、當部主任,中層干部比整合前減少40%。
第三、崗位瘦身。實行定崗、定員、定薪,把人浮于事的崗位、僧多粥少的崗位和沒有崗位的富余人員分流出來,或充實到生產一線,或暫待崗,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此次分流人員170余人,占職工總數的六分之一。
企業“瘦身”從面上看是卸包袱,但其核心還是激活發展動力,目標還是為了搞好生產經營,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在調整中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優化生產方案,改變過去一、二、三、四水平遍地開花的開采方式,收縮戰線,相對集中生產,新組建的回采一區負責三水平的生產。回采二區負責四水平的生產。轉機建制,對生產單位采取全承包方案,對安全、質量、產量、進尺、煤質、成本、制度落實等單項考核,綜合結算,按量分配,給予采掘區充分的用人權和分配權。對各工種、各崗位盡量做到有量可計,按量計資,獎勤罰懶,調動職工生產積極性。
巨源煤業黨委書記劉海峰說:巨源煤業如此調整內部機制,以前從未有過。調整之所以順利,首先是班子統一了思想,第二是宣傳到位,政策到位,程序到位和思想政治工作到位,最后是干部職工觀念的變化,看到了企業的困難,有了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絕大部分表現出了大局意識,服從意識。盡管免了職、待了崗暫時面子上掛不住,但為了企業長遠發展,他們仍然堅定地為企業投了“贊同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