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年老礦的奮進交響曲
獲獎詞:百年老礦、百折不撓;百年老礦,奮進不止。礦井開采113年,煤炭資源急劇枯竭,五個采區四個在老墟復采,這就是當下安源礦的礦情。然而,在如此艱難條件下,安源礦仍保持年產原煤80萬噸以上水平,依然是支撐集團公司經濟發展的主力礦井。這驕人成績從何而來?從安源工人培育的安源精神中來,從安源工人講政治、講大局、勤奮耕耘中來,發展讓百年老礦煥發青春與活力,發展始終是百年老礦奮進的最強音。
2、彭志祥 魏建明趕赴現場指導抗洪救災
獲獎詞:大雨傾盆、洪水肆虐。2010年6月中旬、下旬,一場五十年不遇的持續特大暴雨造成部分廠礦受災,廠房沖毀,礦井被淹,四面告急。災情就是命令,6月24日、30日兩次特大洪水襲來,集團公司領導彭志祥、魏建明攜黨政班子成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導抗洪搶險。榜樣的力量無窮的,正是有了從集團到廠礦一大批黨員干部現場指揮,率先垂范,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成了抗洪搶險勝利的保證。
3、集團公司致力解決職工住房成效顯著
獲獎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這既是古人的追求,也是當今百姓的愿望。近十年來,集團公司始終關注礦區職工住房問題,用好國家政策,建設了包括安源新村、民主新村在內的多個職工住宅小區。4000多戶職工告別了昔日破舊平房,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攜起礦工的手奔小康,這是集團公司不竭的追求。隨著礦區職工住房條件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礦區職工圓小康之夢已經不遠。
4、棚戶區改造工程大力鋪開
獲獎詞:萍城因煤而興,因煤而建。萍礦職工為萍鄉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在礦區,許多職工還住在低矮、潮濕、狹小的平房里。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關心煤礦工人的冷暖,一項惠及礦區千家萬戶的棚戶區改造政策,猶如習習春風溫暖著礦區職工。2010年,萍鄉市中央下放煤礦棚戶區改造項目全面啟動,將規劃建設城南花園小區等多個住宅小區,這項陽光工程、民生工程和幸福工程,使1080戶礦區居民告別蝸居環境,搭上幸福的快車駛向小康。
5、特殊勞模是怎樣煉成的
獲獎詞:吳紹德,一住平凡而普遍的煤礦科技工作者。他的生活中遠離清閑和浮體,更多的是他親近的井巷和已經發黃的圖紙。他的汗水與指紋在圖紙上已經模糊,補勘找煤的成果在圖紙上卻變得更清晰、更閃亮。以吳紹德為領導人物的高坑礦科技人員團隊,憑著對事業的執著與摯愛,憑著自己的敬業與勤奮,找到了一塊又一塊煤層,讓一個幾近關閉的礦井又重新煥發了生機,用高坑礦領導的話評價是:從一定意義上講,是以吳紹德為領軍人物的技術團隊救活了高坑礦。
6、集團公司1300份職工合理化建議彰顯主人翁精神
獲獎評:企業是我家,建設靠大家。在積極響應省公司三年強攻,進位趕超號召,全面推進企業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進程中,2010年5月至8月,集團公司工會發起并開展了職工合理化建議活動。活動得到了廣大職工的積極響應,大家齊獻良策、共謀發展,一個個金點子、銀點子、好點子,展現出了廣大職工的智慧與責任,彰顯出了我為企業發展獻良策的主人翁精神。
7、集團公司召開職工書屋建設座談會
獲獎詞:知識是啟迪心靈的鑰匙,知識是提高素質的橋梁。2010年,一場以“創建學習型企業,爭做知識型職工”為主要內容的讀書活動在公司上下展開。公司所屬單位對職工讀書活動給予較大關注和大力支持,先后建立起高坑礦、青山礦、巨源礦、楊橋礦、白源礦、焦化公司、電力公司、湘雅萍礦合作醫院、應用工程職業學院等十家職工書屋,為職工搭建起了學習平臺,為職工學文化、學知識、提素質、陶冶情操提供了好去處。為創建學習型企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8、高坑礦做好做活勞動用工文章
獲獎詞:人是生產力當中最活躍的要素。如何做好人力資源管理,一直是企業繞不開的話題。近年來,高坑礦采取增人不增資、減人不減資,一職多能,一人多職的用工方式,在做好做活勞動用工文章上作了新的嘗試,產生了積極影響。五年來,高坑礦減員600人,不僅沒有影響生產效益,反而提高了勞動工效和企業效益,年產量是破產時的2倍,職工收入是破產時的4倍。科學的用工方式給企業帶來了發展,讓職工得到了實惠。
9、昔日燙山芋 今日香餑餑
獲獎詞:曾經的高坑礦,年產原煤150萬噸,對于只有6公寸的煤層幾乎不屑一顧,幾乎是一個“丟”字。今天的高坑礦,深知煤礦沒煤可挖的痛楚,對資源的渴望比誰都迫切。珍惜資源、愛護資源、不浪費資源成為了全礦職工的共識。近年來,高坑礦每年在1米以下薄煤帶開采煤炭6至7萬噸,創造了很好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10、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
獲獎詞: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安源礦面對發展中的諸多困難,在管理中求發展,向管理要效益,既注重效果,更注重細節,推出了煤炭開采合理搭配、強化原煤灰份監控、建立材料成本動態管理等一系列舉措,使精細化管理落實到每個具體環節,使精細化管理成為企業的一種意識,一種理念,一種文化,從而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