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可能對我國產生的影響,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3月28日權威發布: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通報,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情況趨于穩定,周圍環境放射性水平呈繼續下降趨勢。繼我國黑龍江省東北部空氣中發現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以來,我國東南沿海部分地區空氣中也監測到極微量放射性物質。專家認為這是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放射性物質經大氣擴散的結果,其對公眾可能產生的劑量小于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對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會產生影響,無需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綜合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國家海洋局、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監測分析認為,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未對我國環境及境內公眾健康產生影響。
前三日環保部公布檢測結果
3月26日
環保部門設在黑龍江省饒河縣、撫遠縣、虎林縣的三個監測點檢測到碘-131
3月27日
環保部門在黑龍江省撫遠縣、饒河縣、虎林縣、東寧縣等四個監測點檢測到碘-131
3月28日
環保部門在江蘇、上海、浙江、安徽、廣東、廣西部分地區檢測到碘-131
3月28日,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就環境輻射監測情況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環保部門繼3月26、27日在黑龍江省東北部監測點的氣溶膠樣品中檢測到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之后,今天又在我國東南沿海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地區的監測點氣溶膠樣品中檢測到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濃度均在10-4貝克/立方米的量級及以下。結合近年來當地輻射環境監測數據分析,初步確認所檢測到的碘-131來自日本福島核事故。由于檢測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所帶來的附加輻射劑量極其微弱,小于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仍在當地本底輻射水平漲落范圍之內,因此不需要采取任何防護行動。
目前環保部門設在全國其他地區的氣溶膠取樣監測點尚未確認檢測到來自日本福島核事故的人工放射性核素。
下圖是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3月28日18時繼續發布的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監測結果匯總圖中綠色曲線代表監測值,藍色柱體代表天然本底水平,綠色曲線均在藍色柱體范圍內。監測結果表明,目前我國環境輻射水平仍在本底范圍內,日本核電事故未對我國環境及境內公眾健康產生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