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多、效率低、管理粗放,是煤炭企業普遍性的問題,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提高勞動效率,一直是煤礦管理面對的主要課題。近幾年來,高坑礦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在勞動用工上做了有益的嘗試。
談論企業經濟工作,數據最有說服力。2009年,高坑礦有職工1900多人,全年生產原煤33萬噸,生產精煤15.9萬噸。與5年前的2005年相比,職工人數減少了27%,原煤產量、精煤產量卻凈增6萬噸和11.2萬噸,企業利潤、職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長1倍以上。人員大幅減少,產量、效益卻逐年提升,這在常人看來是一個不等式。但是,這的的確確是高坑礦已經實現并且擺在了桌面上的成績。那么,高坑礦巨大的能量是怎樣釋放出來的?記者采訪調查的結論是:靠科學有效的勞動管理,靠經濟杠桿的撬動。
2001年,高坑礦實行破產重組,2005年仍有職工2600多人。對于一個只能維持20多萬噸年產的礦井,用人多效率低的問題愈發顯現出來,直接導致企業經濟運行質量差,職工收入低,企業職工兩個積極性都沒有發揮出來。
高坑礦領導層意識到:解決企業用人多、效率低下問題已經成了迫在眉睫的議題。于是,高坑礦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加大礦井補勘找煤力度,解決礦井可持續發展問題。通過艱苦努力,礦井可采煤量和服務年限從3-5年向后延伸了15-20年。一方面在勞動用工上統籌規劃,利用職工退休、內退等自然減員,不再增加新的用工,逐步將企業職工人數從2600多人降至2000人以下。為了實施好減員戰略,礦勞動人事部門對全礦各單位、部門、工種崗位進行全面摸底調查,通過對工作崗位、工作內容、工作量的量化考核,科學地為各單位、各部門下達定崗定員基數,并按用工基數下達噸煤工資結算指標。礦部還作出了“增人不增資、減人不減資”的決定,目的就是鼓勵基層單位減少冗員、精干高效。
5年來,高坑礦制定的定員基數和工資結算方案一直沒有更改過。其用意就是要把減員紅利讓給職工。自2005年以來,高坑礦每年辦理退休、內退、調出等自然減員有100多人,5年時間已經減去600多人,全礦幾乎所有單位都有減員,多的幾十人,少的幾人。但是,沒有一個單位要求增加人,沒有一個單位因為減人而降低了工作質量和勞動效率。“減人不減資”的政策讓職工得到了實惠,如有的崗位定員10人,實際8人,8人即可拿10人的工資;有的崗位定員4人,實際只有3人,3人可拿4人的工資。總務科減員40多人,這個科采取一人多職、崗位兼容、不設閑崗的做法,很好地配合了生產需要,同時,職工收入上來了,工作干勁也足了。400盤區是采一區的一個班建制單位,按照以前的做法一個盤區就是一個采區,人員編制在100-200人之間。目前,高坑礦采用大采區管理下的盤區責任制,400盤區僅有職工60多人,管理人員就一個大班長。在勞動力安排上,只需三合人決不派三合半,下料工兼下斗工、鉗電工兼開溜子,大小工進班要把料帶進工作面,勞動人員的合理利用達到了極至。平均全員工效月產原煤100噸/人,最高達130噸/人。產量、工效、收入創全礦最高水平。礦長王文華對記者說:在高坑礦,收入與煤價沒有關系,只與勞動量和勞動定額有關系,說白了煤價和市場是企業考慮的事,職工只要努力工作,就不擔心收入。同時,企業也是勞動用工管理的最大受益者,一個員工的三險一金、加班費和績效工資等一年9000多元,減員600多人,意味著一年節約開支600余萬元。如果說向管理要效益,科學的勞動用工管理可以將企業的效益能量得到有效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