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級被頻繁誤判、玻璃產品被混裝、市場信譽度下降……一系列連鎖反應曾發生在浮法玻璃廠心臟車間——聯合車間。這是怎么回事?原來都是因為“玻璃裁判”——玻璃質量在線檢測儀的主機因為高溫和灰塵多而“罷工”。 “我們切裁工段溫度高達40~50℃,而且灰塵較多,而在線檢測儀已使用二十多年,電子元器件老化,對工作環境溫度敏感,自帶冷卻空調散熱片熱交換不佳,溫度一高,就頻繁出現質量誤判及死機現象,對產質量造成一定影響。”機電班組程杰告訴記者。 質量是工廠的生命線,面對質量難題,如何破題? 切裁工段發現問題后,首先采用風扇降溫,但效果并不明顯。“買新的檢測儀需要120萬元,若是更換主機、PVC模塊等配件,因檢測儀使用年限太久這些配件都壓根買不到了。”聯合車間主任劉宏建回憶說。對此,該廠廠領導十分重視,專門召開會議討論解決辦法。“既然其他辦法都行不通,能不能試試引入自然風呢?”程杰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根據這一思路,他們首先考慮從側向窗戶引入自然風,但考慮到距離遠、室外管道容易老化,特別是下雨天雨水容易倒流引發機電事故等因素,否定了這一方案。“1樓是倉庫,可以直接從1樓引入!”聯合車間劉宏建、王磊、程杰、陳慶國經過充分討論后,共同提議。根據這一方案,他們說干就干。在檢測儀兩側地面各打一個孔,然后用直徑200mm的PVC管從檢測儀主機連接到1樓,并在管道內安裝引流風扇,從1樓抽取常溫自然風給“玻璃裁判”降溫,技改措施很快就落實到位。 “我們連續跟蹤了2個月,效果不錯。現在主機溫度都在26℃以下,散熱效果達到預期,目前,檢測儀不再誤判了,再也不影響銷售,不影響廠里的信譽了。”作為該項技改項目的提議人之一,程杰欣喜地說。由于效果顯著、成本低,該項技改也在萍礦集團“五小”活動中被評為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