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在延安召開的中共七大上,戰功卓著的賀炳炎將軍向毛主席敬禮。引起人們注意的是,他是獨臂,用左手敬禮。毛主席嚴肅地說:“中國從古到今,有幾個獨臂將軍?舊時代是沒有的,只有我們紅軍部隊,才能培養出這樣獨特的人才!”
實際上,我軍將領中獨臂者并不鮮見,僅在《獨臂將軍傳》一書中列名的就有13位。
本文要介紹的獨臂將軍是晏福生與蔡樹藩,他們有兩個共同點:一是他們倆都是煤礦工人出身,都在安源煤礦當過童工;二是他們倆都經歷了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的洗禮,是在煤礦工人運動中磨煉出來的我軍高級將領。
開國中將晏福生
晏福生(1904年2月28日—1984年4月7日),生于湖南醴陵鴻仙鄉一個貧苦家庭里,原名晏國金。他自幼隨母親、哥哥、姐姐四處乞討為生。由于祖父、父親會武功,他便跟著習武練功,練就了一身好武功。他還善游泳,性格剛強豪爽、膽大、力氣大、樂于助人。這些本領,在以后的安源工人運動和連年征戰中,發揮了大作用,派上了大用場。
1923年春,因生活所迫,晏福生跟隨姐夫到了安源煤礦謀生。開始他在坑道當小工,主要是挑煤、洗煤。由于能干活、身體壯,后來他升為大工,進東平巷挖煤。正是在安源煤礦,他上了工人夜校,參加工人俱樂部的活動,聽講課,明白了許多道理,逐步接受了進步思想,得到了黨組織的注意與培養,在工人群眾中有了威信和影響力。在1924年的罷工中,由于有武功、身手好,他擔任了糾察隊隊長,保衛罷工領導人,防止壞人的破壞。在工人游行隊伍中,身材魁梧的晏福生走在隊伍的前面,帶領大家呼喊口號。
1926年,晏福生在安源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湘東特委與井岡山根據地之間的地下交通員,在醴陵和安源開展工人和農民運動,后來輾轉上了井岡山。
在紅軍這個革命大熔爐中,晏福生不斷進步,南征北戰,功勛卓著。曾先后任團、師政委,八路軍359旅政委,第四野戰軍47軍副軍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湘西軍區司令員、湖南省軍區政委、廣州軍區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關于晏福生的傳奇經歷,有兩件事可記之
——1935年4月,在陳家寨戰斗后,大家都以為晏福生犧牲了。正當大家在追悼會上為他默哀三分鐘時,他卻背著戰利品,奇跡般地出現在追悼會上。然而這不是他生前唯一的追悼會。1936年,在一次惡仗結束后,沒有發現紅十六師政委晏福生回來,軍團政委王震命令派一個營去戰場上尋找,結果沒找回來。于是王震在排以上干部大會上提議,向晏福生同志默哀三分鐘。這次晏福生又出人意料地回來了,讓大家喜出望外! ——“文革”時期,晏福生受到了沖擊。為了編造陷害他的“黑材料”,主事者“下令把同晏福生一起在安源煤礦共過事的十幾個七十多歲的老工人騙到株洲”,讓他們胡亂揭發晏福生。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安源煤礦工人豈能上當?一場鬧劇結束。
新中國體育事業的開拓者蔡樹藩
蔡樹藩(1905年12月10日—1958年10月17日),出生于漢陽縣(今武漢市蔡甸區)蔡甸鎮龔家小嶺的一個產業工人家庭。1920年春,他的父親帶著全家到了萍鄉,在安源煤礦當起了五金工人。15歲的蔡樹藩進煤礦當起了童工。
有幸的是,1921年底,黨派李立三等人在安源煤礦建立黨組織,開展工人運動,籌辦平民夜校。蔡樹藩和30多個礦區子弟報名上學。他有點私塾的底子,上課認真聽先生講課。第一堂講課的人正是李立三。蔡樹藩越聽越愛聽,思索著先生講的道理,甚至下課了,他還在想。他認為窮人有盼頭了!這引起了李立三的注意,拍了拍他肩膀:“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十幾歲了?”兩人親密地嘮了起來。
由于蔡樹藩思想進步很快,不久就成為了李立三的“小交通”。他帶領李立三在安源礦區走家串戶、聯絡礦工,了解礦區和礦工實際情況。蔡樹藩在李立三的直接教誨下,斗爭意識、階級覺悟提高較快。他參加了工人俱樂部,進入了礦工基層織織“十人團”。
在黨的領導和推動下,安源礦區工人運動形勢發展很快,組織礦工開展反抗壓迫的罷工條件逐步成熟了。
1922年9月14日凌晨,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開始了。罷工的汽笛聲劃破長空,井上下一片漆黑。工人們如潮水般聚集起來,高呼罷工口號:“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
在這場罷工中,由于蔡樹藩斗爭勇敢堅定,路礦反動當局看蔡樹藩比較年輕,于是就打他的主意,想用金錢收買拉攏他。但他堅定不移,機智地拒絕了。
這次罷工的斗爭實踐,使蔡樹藩受到了更大的鍛煉與考驗,他更加成熟了。1923年,他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任礦區團委委員。1925年成為共產黨員。
1927年后,蔡樹藩先后在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列寧大學學習。在反圍剿戰爭中,他作戰英勇,是出了名的“猛將”,9次負傷,可惜的是失去了左臂,從此在軍中被稱為“獨臂將軍”!他曾任紅22軍、30軍政委,八路軍129師政治部主任。他是黨的六大、七大、八大代表。1949年秋,大西南解放后,他轉入地方工作,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員。1954年他任國家體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主持體委日常工作,協助體委主任賀龍辦了許多大事、實事,為振興中華民族體育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蔡樹藩是一個豁達、心胸廣闊,又十分有趣的人。美國記者斯諾這樣評價他:“獨臂將軍蔡樹藩是個很有趣、很可愛、很英俊的青年,頭腦機靈,容易沖動,善于辭令,妙趣橫生。”美國記者韋爾斯在延安采訪時,問他“有什么事情要幫忙的嗎”,蔡樹藩詼諧地說:“下次來時,給我帶一只胳膊!”
1955年,我軍授銜時,按蔡樹藩在軍中的資歷與戰績,夠得了上將的條件,由于他已經在地方及政府部門工作,便沒有授予。
更令人心痛的是,1958年10月17日,由鄭振鐸為團長、蔡樹藩任副團長的中國文化代表團,出訪阿富汗和阿聯酋。飛機在途經蘇聯卡拉什上空時不幸失事,代表團全體成員遇難。后被追認為烈士。
蔡樹藩這位獨臂將軍已逝,但他的英名與功勛,卻永遠載入史冊,永存于中國人民的心中!
|